爱游戏平台(中国)股份有限公司 爱游戏平台(中国)股份有限公司 特斯拉继续“高歌猛进” 2021交付量同比增长近90% 远超机构预期

特斯拉继续“高歌猛进” 2021交付量同比增长近90% 远超机构预期

特斯拉继续“高歌猛进” 2021交付量同比增长近90% 远超机构预期

(原标题:特斯拉继续“高歌猛进” 2021交付量同比增长近90% 远超机构预期)

(上海,编辑 王梦雅)讯,继蔚来、小鹏、理想等造车新势力陆续公布了12月及2021年全年交付情况,特斯拉也紧随其后。在元旦假期,特斯拉披露了2021年Q4的生产和交付量,远超机构预期。

美东时间1月2日公布的交付数据显示,特斯拉2021年第四季度共生产30.584万辆汽车,交付30.86万辆汽车;其中Model S和Model X车型的产量为13109辆,交付量为11750辆;Model 3和Model Y产量为292731辆,交付量为296850辆。

至此,特斯拉2021年全年的汽车生产和交付数据出炉!

2021年特斯拉共生产约93.04万辆汽车,全年累计交付近93.62万辆汽车;其中Model S和Model X车型的产量为24390辆,交付量为24964辆;Model 3和Model Y的产量为906032辆,交付量为911208辆。

值得注意的是,Model S/X产量和交付量环比大幅提升,Q4产能占比超前三季度总和。这或是改款后的Model S/X开始释放需求,未来增长空间值得期待。

远超机构预期

在特斯拉汽车交付数据公布之前,不少机构都给出了各自预期。据FactSet,机构对特斯拉2021年Q4交付量的平均预期是26.14万辆Model 3和Model Y车型、1.55万辆Model S和Model X车型,共计达27.69万辆。

具体来看,一些华尔街分析师此前预计特斯拉2021年第四季度交付量仅为26.6万辆左右。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分析师虽然给出更乐观的预测,但也仅为28.5万辆。投行瑞士信贷则预期为29万辆。

由此看来,特斯拉公布的2021年Q4汽车数据颇为亮眼,均超上述机构预期,该季度交付量同比增长约70%,比上一季度高出近30%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已经是特斯拉连续第六个季度公布创纪录的交付量。就全年而言,其2021年交付数据同比增长87%。

2022年或再增60%

马斯克此前表示,特斯拉将能够在“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”保持超过50%的年增长率。“对特斯拉电动汽车的需求高于产量。”瑞士信贷在投资报告中认为,消费者竞相购买,意味着产量成为阻止特斯拉交付量增长的唯一因素。

德意志银行(DeutscheBank)在一份报告中表示,预计特斯拉2022年将交付近150万辆汽车,尽管芯片短缺仍是生产的一个风险。这意味着今年特斯拉交付数据将同比增长近60%。

马斯克曾表示,“2021年是超级疯狂的供应链短缺之年”,他乐观地认为,这些问题将在2022年成为过去。

“他们已经战胜了所有困难,”风险投资公司Loup Ventures管理合伙人Gene Munster周日表示,他预计特斯拉2022年的交付量将增长到130万辆。

截至2021年12月31日,特斯拉股价为1056.78美元,总市值达1.06万亿美元。

拓展阅读:

马斯克吹牛又被抓包:星链除了引发风险 网速也未达承诺

财联社(上海,编辑 史正丞)讯,在马斯克向公众推销星链(Starlink)互联网业务时曾经将连接速度和低延迟作为主要卖点,但在最新的全球测速报告中,世界首富的又一项承诺看上去要落空了。

根据数据服务公司Ookla(Speedtest)的最新测速报告,星链在美国的中位下载速度从今年二季度的97.23Mbps下降至三季度的87.25Mbps。关于降速的原因,合理的推测是用户数量的显著增加,超过了服务能力的提升。仍需说明的是,已经在近地轨道上部署千余颗卫星的星链依然是速度最快的服务商。


(来源:Ookla)

但问题在于,公司创始人马斯克对于技术进展的自信,直接出现在公司的宣传广告中,足以引发又一轮争议。

马斯克本人在今年二月在社交媒体上曾表示,星链网络的速度有望在今年晚些时候翻倍至300Mbps,而延迟则会低于20ms。而在星链官网的描述中,也包含“大多数区域的用户可以期待下行速度在100-200Mbps之间”这样的描述。按照这个标准,不管是马斯克还是公司,相关的承诺都未达成。


(来源:社交媒体)

值得一提的是,星链网络未实现的承诺远远不止网速,美国多州用户付了定金后满心期待“通网”,但原本定于十月开通的服务目前已经延期至明年。甚至在Reddit网站上,还有用户反映自己在今年两月下的订单,预计开通服务的时间已经排到2023年中。

对于星链而言,扩充服务范围和带宽离不开快速累积的卫星数量。截至年底,已经上天部署的星链卫星接近1900颗,而获批部署的卫星数量已经达到1.2万颗。根据公司规划,后续还有涵盖3万颗卫星的星链二期计划。

事实上,这些年来卫星互联网公司的竞争愈发展现出“圈轨道运动”的迹象。根据财联社此前报道,在今年11月美国FCC最新一轮商用频谱许可受理窗口关闭前,多家公司都大幅增加了卫星部署的计划规模。例如亚马逊就向FCC申请增加部署4538颗卫星,使得公司的Kuiper计划规模达到7774颗。除此之外,阿斯特拉(13620颗)、波音(5789颗)、OneWeb(6372颗)都给出了惊人的数字,还有多家初创公司也提交了部署数百至上千颗卫星的申请。

缺乏太空资源统一管理的现状也令轨道运行安全问题愈发突出,近几日有关 “星链卫星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”就引发了巨大的舆论关注。

针对这一事件,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8日表示,今年7月和10月,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发射的星链卫星先后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。在此期间,中国航天员正在空间站内执行任务。出于安全考虑,中国空间站采取了紧急避碰措施。美国口口声声宣称所谓 “负责任外空行为”概念,自己却无视外空国际条约义务,对航天员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,这是典型的双重标准。美方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。